主策展人—陳冠瑋:鍵盤上的 Home 鍵——在電腦的語境中象徵「回到起始位置」。當這概念延伸至生活與工作時,原點不只是地理上的歸返,更像一種節奏:歸零與重啓。在建築過程中,這樣的循環不斷出現,圖面完成、設計定稿,看似結束,實則是另一段開始。建築一直在虛構與實作之間往返,每一階段都像一次小小的還原點。
也因此,常問自己或學生:「為什麼選了建築?又是什麼讓彼此留在這裡?」無論是剛出社會的新人,或是走過數十年的前輩,總會在某個時刻重新提起這個問題。初心,也許就是願意再回問自己一次、是否願意再走一遍的決心。
協同策展人 — 謝宗哲:這次策展,我們想打開建築的討論邊界——讓它不只是專業術語,而能與更多人產生情感連結,「家」因此成為最直觀也最有共鳴的核心,不僅是物理空間,更是記憶、經驗與認同的起點。對我而言,「回家」同時也是一種屬靈的歸返,是回到一種被愛與平安環繞的內在狀態。我們所談的「還原點」,其實不是建築形式的起源,而是一種從心出發的轉向。
Return 一詞本身就蘊含多重意涵:返回、歸還、迴轉,也讓建築語境有了更多解釋的可能。安藤忠雄曾說:住宅是建築的原點,因為人對世界的體驗與感知,始於生活、始於家。結束一天的奔波後,最自然的渴望,就是「回家」。因此當我們談初心,談回到起點,其實說的是:回到那個讓心真正安放的所在。
學術股主委 — 翁廷楷:「回到原點」對我而言,不只是返鄉,而是一段旅程。當人在外漂泊,總會問:「什麼時候該回來?又為什麼回來?」但真正的回返從不是復歸原樣,因為經歷已讓我們成為另一個版本的自己。這次參展的建築師們,大多在業界歷練多年,如今重新站回起點,自然也在思考:當年的出發點,今天看來是什麼樣子?
還原點,是重新檢視期待與價值的過程,也是在問自己,是否還能從這裡再一次出發。因此對我來說,「還原點」不是靜止的,而是一段帶著信念與勇氣、準備再次前行的狀態。初心,也從不是理念,而是經歷過漂流後,仍能重新感知生活的能力。